HTAi Asia Policy Forum


Policy Forum是HTAi的一項重要活動,創立於2003年,主要在增進對藥品近用最重要的幾種利害相關人,能有機會在學會的平台上,互相理解各自的需求、與找尋可以合作的方法。參加的人並不多,小組討論讓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機會。每年針對主題,先由秘書處做出background paper,再理出agenda,讓大家在短短的兩天時間內,可以達到充分討論的目標,甚或提出下階段合作的方向。


亞洲HTA政策論壇 (HTAi Asia Policy Forum) 應該是2013年開始的,記得當年我跟施組長一起出席,他為payer代表,我為HTA代表。那次是第一次參加這麼精實、又刺激的論壇啊。大家要遵守Chatham House Rule (anyone who comes to a meeting is free to use information from the discussion, but is not allowed to reveal who made any particular comment. It is designed to increase openness of discussion),所以可以盡量放心去發言。而且很少有機會看到這個區域內大家的狀況,當發現原來你也擔心我也擔心同樣的問題的時候,討論相當的熱烈,大家都收穫滿滿。以我自己來說,從第一年被驚嚇(要出來講這麼多深入的討論),到目前可以帶領各小組討論,也是一種領導人養成的過程。


現在的我,作為HTAi policy forum的advisory committee成員。每三個月一次的會議,所有的委員會成員,與HTAi的主席、及秘書處成員,討論學會該怎樣看待並推廣policy fora (global, Latin-American, Asian),也對這其中的運作有蠻深入的了解。基本上,不管哪一方,參加過的單位,都認為有這樣對區域內各國家藥品給付、評估等high-level討論的機會,對自己的工作是有助益的。但以學會來說,這樣的平台,是否有助於學會本身的會務推廣卻是小心翼翼的評量中。譬如,none-for-profit機構是被邀請出席的,個人及單位均不必付任何費用(包括食宿交通),那是否該要求或邀請他們入會呢?


Policy forum每年在亞洲找一個城市主辦。去年在新加坡時,新加坡政府安排了大家參訪他們的國家傳染病中心,對他們第一時間能對COVID疫情控制很好的各種措施進行了解。疫情之前也去過河內的醫院,看到他們如何利用資訊系統掌握病人流向,做好醫院管理。2023年即將到台北,屆時會參訪哪個組織機構? 我也很想知道。


2022年APF的主題是HTA人才培育,我知道國內有很多老師及學會對這個主題很有興趣,也舉辦了各項活動。在此我鼓勵有興趣的師生,可以參考以下大會的background paper (APF-2022-Background-paper_FINAL.pdf  ) 。而這次活動的成果應該會在2023年HTAi 年會上報告、及HTAi的期刊上發表。






我在會上曾問了台上三個國家HTA機構代表人以下的問題:

1. 你最在意你的機構人才的特質是甚麼? 你又花了怎樣的努力去保有這些特質?

2. 你認為在未來一年、及未來五年內,你的機構內會缺乏哪種人才?


由於要遵守會議規則,我就不把我聽到的東西直接轉述在這裡。但我可以說,有些機構是完全沒有想過以上這兩個問題的。在目前快速轉變的醫療科技近用決策環境,這是蠻令人憂心的。


我個人在參加了這個論壇之後,感覺「裝睡的人叫不醒」。自己的問題永遠看不清,所以我當場建議 (我自己說的我負責,可以講出來),


1. HTAi 既然每年去一個地方,應該可以每年到當地的HTA機構「參訪」,或當成是外部評鑑,幫助我們的會員組織,看到自己可以改善的地方。或是學會可以協助的地方。(我被回說,真是好大膽的建議!)


2. 也許參加成員除了官/HTA/業界之外,也可適時的讓當地的教授老師加入,看看實際生活中大家面對的問題究竟是甚麼。


也許很理想性吧? 但做(或學)HTA的人沒有理想性,那還學甚麼?










新聞: 加拿大政府提出幾項措施以增進罕病藥物治療可近性

 

https://www.canada.ca/en/health-canada/news/2023/03/government-of-canada-improves-access-to-affordable-and-effective-drugs-for-rare-diseases.html


加拿大即將成立罕病國家策略,並在未來三年投資最多可至 $1.5 billion加幣。


"Access and affordability should never be a barrier to care. Through this new Strategy, Canadians living with a rare disease will soon have improved screening and diagnostics, and better access to affordabl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s they need, no matter where they live. We will keep working with provinces and territories and all relevant partners so those living with a rare disease, including children, have the best health outcome possible while their caregivers get the support they need and deserve."

The Honourable Jean-Yves Duclos
Minister of Health

News: "Medicare Drug Price Negotiation Program"

The US 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 (CMS) issued draft guidance on March 15, 2023 entitled “Medicare Drug Price Negotiation Program Guidance”. 


這是ISPOR昨日寄給會員的信中所提,希望會員一同對此guidance給建議。(很長、很詳盡,91頁。說明了藥品的挑選、時程、方法學等)


https://www.cms.gov/files/document/medicare-drug-price-negotiation-program-initial-guidance.pdf 




在重重限制下求最大解

這學期我跟學生說,在台灣你們可以在很多其他老師處學習到各種方法,但我要給你們應用這些方法前應有的基本素養。


今天的重點是:衛生健保政策的道德底線。


我說:「有朋友跟我說,人家問他,這些XX病人的死亡,健保節省(少花)了多少費用。」


停了兩秒,我稍微提高音調:「停!不用想。這種問題不能回答,也不能問。」


「就是不行」「這是我們學醫藥健康(也許所有?)的人應有的基本素養。我們的道德底線。」「在國外的學會,任何政策或方法學討論,如果只講$$,然後表現出因為沒錢所以一切免談的態度,那大概也不用在學會裡繼續找人合作了。」


其實除了道德底線,法律、倫理、醫療體系常規等等,都對我們的政策方案設下了種種限制,不是一條ICER、預算線可以求出解的。


比較像是operational research.


也蠻像阿湯哥的,其實。



(photo credit : Paramount/Kobal/Shutterstock; E! Illustration)

見樹也見林

關於健保、HTA運用等等,我們現在面臨到很多問題。


但是現在看到很多人所謂的解決之道,就是看到一邊突起來,就隨便找個「好像很有用」的東西,來打下去。


譬如說,可以用ICER做這個,做那個啊。


ICER並不是magic bullet。我很愛ICER,我解釋這個東西至少有二十年。


但是就像我昨天解釋給某友人聽的:為了減碳,我們應該從汽油車改成電動車。但是一輛車從「汽油引擎」變成「電池驅動」,不是只是換個東西塞進去。相關的研發、零件、人員培訓,甚至到家戶的充電柱,缺一不可。


然後,想到這些事情的人舉手提出來,先不急著用「電動車」,我們仔細想想要做那些步驟。大家就不開心了,我們好不容易提出一個領先的創見,為什麼那麼多意見? 其他那些要準備的,不是交給XXX就可以? 


好吧,我的想法是,很多人的專業腦,是只看樹 只看那顆引擎 (假設旁邊的環境相同[先忽略其他的事情專心看現在這個變項])。我理解。但這也就是我們甚麼也變不了,修不動,的原因。